从大门进入中国园林博物馆后,向左经过高大的植物墙,中国古代园林厅就出现在眼前。
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迎接我们步入清凉幽静的展厅,走进从先秦到晚清,蕴含中国古典园林千年发展历史的文化长廊。
博物馆的策展团队,用文物、展板、雕塑、模型、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展呈方式,将千年时光融成一条涓涓的河流,让我们透过时间的迷雾、一点点清晰地了解:中国园林的生成、中国园林的转折、中国园林的繁盛、中国园林的成熟、中国园林的集盛[惊喜]
商周秦汉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
古拙的陶器、瓦当等各种文物与遗址图片,详尽的展板说明,讲述着历经千余年缓慢的演进与变化,中国园林生成。
东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
道法自然、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影响了造园活动。这一时期,皇家园林游赏寄情,濠濮间想;私家园林宛若自然,异军突起;佛道盛行,寺园一体,寺观园林成为风景名胜。
铛!铛!铛!“园林”一词跃然出现啦[呲牙][呲牙]
文化艺术盛极一时的隋唐时代,迎来中国园林的繁盛。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促进皇家园林建设,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形成恢宏的“皇家气派”。
朋友们瞧瞧下图,这是既有自然风光,又带宫苑气派的隋唐时期皇帝避暑的离宫御苑唐代九成宫(隋仁寿宫)。
文人雅士参与造园,私家园林融糅诗画情趣,士人清雅,山池尤胜,蔚然成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此时营造了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旷世之作“辋川别业”。
展厅中央顶天立地的“辋川别业”立体层雕,再现了这座既具山林湖水之胜,又因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题名而美,独有风姿的自然园林。
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兴盛,寺观大量兴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寺观园林也蓬勃起来[微笑]
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宋代,造园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促成了中国园林的成熟。
这一时期山水画创作对园林风格产生重要影响,诗画深度融入园林,园林空间的意境创造更上一层楼。
彼时的文人园林,具有景象简远、布局疏朗、天然雅致等特点,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简远精雅的文人园林,影响到皇家园林,宫苑的建设开始以山水创作自然之趣为主题。到元朝时,元大都更是以琼岛为中心规划了都城的建设。
91秦先生
园林进一步文人化,很多寺观园林向世人开放,自然山水园林逐步发展,逐渐形成以佛寺名胜为中心的公共游览地。
闻名遐迩的“西湖十景”就是南宋时期形成的哟[做鬼脸]
不觉中已经来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中国园林集盛的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在建设规模及艺术造诣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精湛的造园技术结合宏大的园林规模,充分彰显了皇家风范。
优秀的造园世家在园林总体规划、设计中不断创新。他们全面引进江南民间的造园技艺,移天缩地,在北国建造了避暑山庄、西苑三海、三山五园这些融糅江南艺术的大型园林。
与此同时,以江南为代表的经济文化中心,私家园林的造园活动规模空前。
民间的造园活动遍及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北方、江南、岭南、川蜀、闽南、少数民族等多种地方风格,名园林立91秦先生。
拙政园、余荫山房、罗布林卡等留存至今的许多明清历史名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寺观营建的主体日趋多元,帝王敕建、官署营造和僧人募集促进了寺观园林建设发展。民俗活动在寺观日益多元化,寺院园林和外围山水环境进一步融合,寺观园林成为重要的风景游赏地。
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展厅里闲庭信步,沉浸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居美学世界里,不知不觉半日的光阴已然溜走[汗]
幽曲的园林好似是一幅悠远的山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出则红尘万丈难辞却,入则漫遣闲情自由心。
那座梦里的园林,因四时不同,而风光各异,景致天然,雅逸绝俗,可以借月光的纯粹涤净一身尘埃,借花木的宽容抚平心灵的褶皱……不出城郭而得山林之趣,缥缈山水与平淡生活都藏之于此。
这或许是无数人神魂迷醉的梦想,这场梦,中国人做了千年,也不愿醒来。
实用信息
游览地:中国园林博物馆
门票:无(可提前预约,也可现场预约)
交通:地铁园博园站下B2口出,转公交专115或903,到中国园林博物馆下。
自驾停车免费,但博物馆车位有限,需要极早到馆。
本文内容参考博物馆现场展板,图片来自现场拍摄。更多精彩内容请朋友们移步到稍后发布的视频。
91秦先生 91秦先生 91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