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此文的话多多艾特分享一下,双击评论加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意大利风景园林的特征之一便是历史悠久,它的出现甚至远远早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定义。
现如今意大利仍然保留着许多完整的景观遗产——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广场、中世纪的街道、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等,在世界风景园林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园林,它是意大利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现在的意大利园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元素之一被大众所熟知,但它并非历来如此。
意大利传统城市的布局大多出于维护权力(神权、政权)和军事防御的目的而规划,城市面积较小、土地宝贵,有限的绿地只提供给宫廷与贵族使用,市民活动区域则主要分布在郊外。
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许多城市的皇家园林才逐渐向公众开放。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不断扩张的工业用地对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市民生存和生活环境极度恶化。
在此背景下许多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为了解决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各种思想、学说与建设模式使意大利的风景园林初具雏形。
而后的意大利一直进行着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名《威尼斯宪章》)的出现更是让世界看到了意大利政府与民众对城市景观的关注和热爱。
城市是有生命的,它是历史轨迹的延续,是过去与未来的对话,而城市中的自然景观是这种延续的升华,是城市中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
本文从意大利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文化出发,以园林为主体,着重讨论意大利风景园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以期为园林的未来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古罗马别墅花园是最早在西方世界闻名的观赏花园,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被古罗马征服的时期。
战争带来的古希腊文明携着一系列关于农学、植物学和药用草药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冲击着当时的古罗马文明。
这一文化影响过程涉及到当时古罗马所有的社会阶层,将当时在罗马已经广泛存在的简单传统的乡村种植园转变为融合了古希腊和东方文明,尤其是波斯和埃及文化的更为丰富和复杂的观赏花园。
别墅花园逐渐取代了“Hortus”(用简陋围墙作为边界、种植蔬菜和食用植物的种植园),开始在罗马地区盛行,引进了桃金娘、迷迭香等花卉、果树以及其他观赏植物,并在花园中布置葡萄园、橄榄园等兼具美观与实用的区域。
这些被命名为“Viridarium”的花园,按照罗马贵族的审美与需求,添加了如雕像、喷泉、庙宇、花坛和树篱等人造元素,逐渐成为了上层阶级不可缺少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到了公元前1世纪,罗马花园中的水元素成为了其基本特征,喷泉、温泉、跌落的水景成为了基础元素,由于水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需要足够大的场地91秦先生。
因此对花园空间的改造与扩展只能在皇家与贵族的别墅内进行。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这些元素或经济条件较差的住宅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其他花园的大型绘画使其花园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艺术氛围。
这一变化也对住宅空间的组织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Peristilium”(柱廊花园)成为圆顶建筑的中心和最重要的元素,因为它不仅是建筑内部空间和室外场地的枢纽,也开始连接一些新兴场地,如温泉浴场和剧院等)。
古罗马的别墅花园代表了意大利文化与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它们采用了特殊的建筑语言来布置花园与住宅空间,不仅是意大利园林建筑诞生的标志,也在艺术领域留下了印记,深刻影响着随后的几个世纪,其影响力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意大利风景园林演变的第二阶段处于中世纪时期,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园林的概念,也就是后世所谓的“Hortus conclusus”的起源。
中世纪时期,罗马帝国走向衰落,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到政治、社会、经济,也反映在文化、艺术、建筑尤其是花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上。
与上一阶段花园的优雅与精致相比,由于中世纪的农业、园艺和种植业的猛然衰退导致了大量绿地荒废,人们任凭其自然生长,直到被野性的大自然吸收成为荒野。
而花园的概念则随着加固的小村庄和城堡的发展开始重生,那里的绿地主要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
与之相对的是类似于古罗马花园的概念反而开始在修道院等场地发展,因为修道院被认为是承载文化的场所,战乱时期的知识在此得以保存和传承91秦先生。
“Hortus conclusus”便是源起于此,它是中世纪时期意大利花园的主流概念,指一个被墙壁包围的紧密绿色空间,通常场地中心会有一个喷泉作为生命的宗教象征。
中世纪花园主要强调的是不同模式的过渡,包括使用透视法来设计空间,从结构和空间组织上看,这种花园类似于古罗马花园的分离重构。
“Hortus”花园有四个特征区域:种植蔬菜的生产区域(Horti)、遍布果树(Pomaria)的果园、以观赏植物(Viridaria)为主的休闲娱乐区域和种植药用植物(Herbaria)的草药园。
“Hortus conclusus”的模式也逐渐在郊外城堡和城市宫殿中开始发展,成为了当时举行重要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平时娱乐生活的中心,人们常常在这里跳舞、交谈、鉴赏音乐或是打牌、下棋。
除了上文提到的自然元素之外,中世纪的花园也逐渐丰富了雕塑、长椅、亭台和鸟舍等人工的装饰元素,并且还创建了一个封闭空间,在花园的中心提供一个亲密和隐蔽的场所,这对于居住在城堡、宫殿的贵族来说非常重要。
而这样田园诗般的场景也对受到贵族赞助的艺术家们有所启发,纷纷根据这里的自然环境和闲适的生活状态进行创作,文学与绘画佳作层出不穷。
不幸的是,没有一个中世纪的花园以其原始状态被保留下来,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的诗歌、绘画等作品来确定“Hortus conclusus”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它们在中世纪的意大利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在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中世纪花园开始向一种新的花园类型演变,这种新风格的特点是通过使用规则的形状、有序的空间和对称的元素,颂扬了几何学的艺术,可以看作是新的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这种风潮先后席卷了佛罗伦萨市、罗马市以及意大利其他地区。
建立和规范新风格的实际转折点在1450年左右,当时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发表了他的杰作“De ReAedificatoria”,其中定义了一系列花园的概念和模式,成为了意大利风景园林的典型范例。
包括在住宅别墅前修建圆形剧场、装饰性雕像和人造元素的安排,景观设计的主题,步行道的发展等等。
阿尔伯蒂的观点基于新柏拉图主义的自然理性哲学理论,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人类的比例是创造美和完美的参照点。
他的思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受到了各种学者、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探讨和发展,并在15世纪达到了高潮——当时多纳托·布拉曼特和拉斐尔·桑齐奥对“意大利式园林”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框架。
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一般是将别墅或主要宫殿,通过楼梯系统(露台)与自然元素相结合。
而自然元素的安排以秩序、对称以及植物元素与人工结构相平衡为基础,营造出优雅高贵的空间氛围。
这类园林中最常见的自然元素是修剪成几何形状、迷宫和绿色雕像的灌木和树篱,凉亭等景观建筑用藤蔓或其他攀缘植物进行装饰,而高大乔木(柏树除外)的存在则比较少见,通常种植在大型花池内,以保持它们笔直的树形。
花卉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最普遍应用的元素,它既能用作装饰,也可用作草药或食物,实用性极强。该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草坪、草地的关注,使其一直保持低矮和平滑的状态。
最后,水元素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代表特征之一,通过设计大的长方形水池、小型人工湖、洞穴和水窖来和人们互动,提供观赏和游玩的价值。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意大利式园林”的关键元素是艺术作品的使用,如雕像、浅浮雕和其他大理石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1500年左右,园林成为了露天博物馆,装点着无数珍稀的艺术品和许多精巧的景观建筑。
事实上,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被认为是主体建筑的背景,通过有序的几何形状和对称的空间组织与建筑交相呼应,并衬托其结构特征。
这类园林突出了建筑与景观的紧密联系、对绿色空间设计规划的重视程度以及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保持平衡的原则。
洞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中不同于其他园林要素的景观体,菩菩利花园作为典型的“意大利式园林”也有着两个人工洞穴,分别被命名为“Grotta di Madama”和“Grotta del Buontalenti”。
第一个洞穴的建造目的是再现由岩石构成的神秘生物与植物所居住的自然主义景观,而第二个洞穴的特点是由于钟乳石和贝壳形状的钙质元素在与水接触时产生了生动多彩的光影效果所形成的艺术景观。
不仅意大利的时尚趋势、社会变化以及植物学等科学都在园林中得以体现,随后意大利园林也反映出了欧洲其他地区不同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和英国浪漫主义园林。
郊野和城市语境中的绿色空间主题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停的演变,直到20世纪初,随着如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工业设计、艺术装置等一系列新学科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许多欧洲城市的规划布局和组织结构。
带来了关于建筑和公共空间组织的新思想和新原则,以及绿色元素的设计及其与人工元素之间的关系。
91秦先生 91秦先生 91秦先生